哪些地区的水源需要加强预处理?需要达到哪些具体指标?
来源:纯水设备 作者:南京莱弗特环保科技公司 日期:2025-08-28 14:11:43 浏览量:30次水源是否需要预处理以及预处理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原水水质,而原水水质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流域生态环境和工业活动密切相关。以下省份和地区的典型水源通常需要较为复杂的
前置预处理工艺:
高浊度、高泥沙含量水源地区:
黄河中下游流域省份: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中上游及部分支流流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
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
高藻类、高有机物(富营养化)水源地区:
湖泊水库型水源的省份:江苏省(太湖、洪泽湖)、云南省(滇池)、安徽省(巢湖)、吉林省(松花湖)等。
河流下游及三角洲地区:广东省(珠三角)、江苏省、浙江省。
受工业污染或特殊地质影响地区:
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份: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矿区及周边省份:湖南省(有色金属矿)、山西省(煤矿)等。
华北地区: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北京市、天津市等地。
核心原则:是否需要预处理不单纯由省份决定,而是由具体水源地(水库、河流、湖泊、地下水井)的水质特征决定。
水源预处理具体指标与目标(高浊度水)
水源特征:高浊度水
关键水质指标:浊度(NTU):汛期可高达数千甚至上万NTU
预处理预期目标(参考):将浊度降低1-2个数量级。例如:从5000 NTU 降至 50-200 NTU
主要预处理工艺:预沉池(辐流式、平流式)、高效絮凝沉淀
水源预处理具体指标与目标(高藻水)
水源特征:高藻水
关键水质指标:藻密度(万个/L):爆发期可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叶绿素a(μg/L):>50
预处理预期目标(参考):藻类去除率 >90%。例如:藻密度从 1000万个/L 降至 <100万个/L
主要预处理工艺:气浮工艺、预氧化(如ClO₂)
水源预处理具体指标与目标(有机污染水)
水源特征:有机污染水
关键水质指标:CODMn(mg/L):>6~8;UV254(cm⁻¹):>0.08~0.1;氨氮(NH₃-N, mg/L):>1.5
预处理预期目标(参考):CODMn去除率 20%~40%;NH₃-N去除率 >80%(若采用生物预处理)
主要预处理工艺:臭氧氧化、生物预处理、高锰酸钾氧化
水源预处理具体指标与目标(高铁锰地下水)
水源特征:高铁锰地下水
关键水质指标:铁(Fe, mg/L):>0.8;锰(Mn, mg/L):>0.3
预处理预期目标(参考):满足后续过滤工艺进水要求:Fe < 0.5 mg/L, Mn < 0.3 mg/L
主要预处理工艺:曝气氧化 + 接触过滤(采用天然锰砂滤料)
水源预处理具体指标与目标(异味水)
水源特征:异味水
关键水质指标:嗅阈值(TON):>100
预处理预期目标(参考):嗅阈值显著降低,确保后续工艺能完全去除
主要预处理工艺:臭氧氧化、粉末活性炭吸附(PAC)
预处理工艺的具体应用与数值范例
针对高浊度水(以黄河下游某水厂为例)
原水水质:汛期浊度经常在 2000~5000 NTU 波动,峰值可达 10000 NTU。
预处理工艺:辐流式预沉池。
处理目标:经过12-24小时的自然沉降,出水浊度稳定在 100~500 NTU 的范围内。
针对高藻/高有机物水(以太湖流域某水厂为例)
臭氧氧化:对UV254的去除率可达15%~30%。
气浮池:对藻类的去除率可达 95%~98%,出水藻密度控制在 <50万个/L。对CODMn去除率约20%~30%。
原水水质:夏季藻密度 800~1500万个/L,CODMn 6.5~8.0 mg/L,常有强烈土霉味。
预处理工艺:“预臭氧氧化” + “气浮池”组合工艺。
处理目标与效果:
针对受污染河水(以珠三角某水厂为例)
原水水质:氨氮(NH₃-N)浓度偏高,常年 1.0~3.0 mg/L。
预处理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预处理)。
处理目标与效果:将氨氮稳定降至 <0.5 mg/L,去除率高达 80%~95%,对CODMn去除率约10%~20%。
针对异味水(通用情况)
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根据污染程度一般为 10~30 mg/L,可有效吸附异味物质。
预臭氧:能直接氧化破坏异味分子结构,效果显著。
原水水质:嗅阈值 >100(甚至数百)。
预处理工艺:投加粉末活性炭(PAC) + 预氧化。
处理目标与效果:
总结
水源预处理是针对特定水源、特定污染物、特定超标数值而设计的精准解决方案。其工艺选择和运行参数完全由进水水质的具体数值和出水的目标数值决定。*终目标是确保进入常规处理工艺的水质稳定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保证*终出厂水稳定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的106项指标。
本文链接:http://www.lfthb.com/shuichulijishu/1056.html
下一篇:没有了!